年初二,我在表哥家做客的時候看到電視里在放科學(xué)節(jié)目,說用玻璃瓶和酒精燈可以造出噴泉來。我們都覺得十分好奇,就準備自己動手嘗試一下。
電視里說,水在常溫下(4°以上)是擁有熱脹冷縮的性質(zhì)的:在加熱時體積增大(物體膨脹),降冷時體積減少(物體縮?。R虼?,如果我們在一個玻璃瓶中注滿水,并加熱瓶子,如果瓶口足夠細、足夠長,那么水就會像噴泉一樣噴出來;如果瓶口較寬或較短,那么水就會從旁邊溢出來。但是,當水噴涌出來時,有時噴得很高,有十多厘米高;有時卻噴得很低,只有兩三厘米。這有什么關(guān)系呢?是不是水越滿就會越高,反之則越低呢?為了證實這個猜想,我們找來一個瓶口很細很長的燒杯,以便看出區(qū)別。表哥 還 翻箱倒柜的找出了一個溫度計,放到水里保證每次實驗的溫度大致一樣,也確保實驗的公平性。
這支溫度計的最高溫度為80°,為防止溫度計壞掉,我們打算把水溫加到70°。按照電視里說的我們還用透明膠在瓶口上綁了一根尺子,方便看出噴水的高度。表哥把燒杯架在鐵架子上然后把酒精燈放在鐵架下面,點燃了酒精燈。過了一會兒,水溫就達到的70°。此時,噴出的高度最高有12厘米,我倆立刻蓋上了燈帽。
等水冷卻了下來,水的高度明顯低下來不少。我想:現(xiàn)在加熱,水應(yīng)該剛剛好滿吧!跟表哥說了我的想法,表哥說那再加熱一次,同樣是到70°時熄滅了火焰,可是有一些水卻早已經(jīng)露出來了。難道是溫度沒把好關(guān)嗎?我們干脆把水倒掉三分之一,心想:現(xiàn)在總不會溢出來了吧!100字日記 qdbyfx.cn原創(chuàng)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實驗做完后,結(jié)果卻令我們大吃一驚:水不僅噴出來了,而且噴出來的水竟達到了10厘米!這到底是怎么回事?表哥建議只讓容器中留下一半的水,再次實驗,噴出的水的高度居然有13厘米!比注滿水時還要高一些!這樣的結(jié)果讓我們兩個瞪大了眼睛。我們把水又倒了一些,只留下三分之一的水。這時水的高度已經(jīng)達到了15厘米!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高的“;噴泉”;!這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?我問表哥,他也不知道。這個現(xiàn)象也在我們心里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。
一不做,二不休,我量把瓶中的水倒得只剩下大約十分之一??墒?,這次的水一點兒也沒有溢出來。這時,表哥跟我說:“;空氣也會熱脹冷縮!我們可能倒掉的太多了?!?這個實驗結(jié)果也證明了同樣的加溫下,空氣的體積膨脹倍數(shù)應(yīng)該比水的體積膨脹倍數(shù)高,否則就不會出現(xiàn)那樣的情況。回家后,我上網(wǎng)查閱了一下資料,這才知道原來熱脹冷縮是由物體的分子活動造成的,而固體分子間距<液體分子間距<氣體分子間距,所以空氣的熱脹冷縮會非常明顯,在加熱時,大量空氣多出的體積會把水擠出來。所以噴出的水會很高。但是水太少也不行,因為水加熱多出的體積會很少,“;噴泉”;根本噴不出來。所以,水的多少必須控制在一個適當?shù)姆秶鷥?nèi)才能使“;噴泉”;的高度達到最高。
這個小實驗讓我明白,做研究雖然有點麻煩,但是收獲很大:不僅能明白其中的道理,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一個人做研究的經(jīng)驗、技術(shù)與膽量,我以后一定要多發(fā)現(xiàn)、多實踐,做一個小小的研究員!
本文語音版: